暑假至今,广医三院心理门诊就诊量大约多了三四成。据该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周伯荣分析,因为放假有时间配合治疗,所以不少家长带孩子来看心理门诊。这些有“心病”的孩子,多数是中学阶段的青少年,也有一部分是出国留学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不适应的学生。在这些前来就诊的青少年当中,抑郁、焦虑、强迫症等比较多见,但有些孩子反映出来的症状并不典型。比如,无缘无故的疲劳、心慌、嗜睡,父母以为是身体有问题,但查来查去并没有查出有器质性病变,反而是抑郁症。孩子的“心病”该怎么读懂?怎么样引导他们打开心结?记者带你走进心理诊室来寻找答案。
从美国留学回到广州的小庄(化名)最近出现在广医三院的心理门诊。她出国留学已经有两年了。两年前到美国不久,她就整天想睡觉,似乎睡再多也不够,在美国当地诊所被诊断为嗜睡症,服用了一段时间药物却没有太大效果。
在广医三院心理门诊,医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询问病史,了解到小庄的母亲是位老师,从小就对她抱有很大的期望,她也一直按母亲的规划努力去完成学业,18岁考上母亲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到美国后,她感到压力很大,但不想让父母失望。虽然她并不是特别喜欢母亲为她选的专业,但不忍心违背母亲的意愿。表面上她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心情低落,但她慢慢的出现睡眠过多的症状,而且学习动力不足,不喜欢社交,白天很疲乏、睡不够,晚上又易醒多梦。母亲以为她患了躯体疾病,这次暑假带她到医院做了详细体检,但没查出有什么病。这才来了广医三院的心理门诊,医生帮她做了详细的心理评估,又做脑电图、多导睡眠图排查,结果发现,小庄得的是抑郁症。
即将升上高中的阿亮(化名),从初二开始就受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所困扰——拔毛癖。学习压力大或紧张的时候,他就喜欢拔头发。他坦言,每次拔下头发便有一种轻松感,于是慢慢就成了习惯。
之前,父母带他看过广医三院心理门诊,明确诊断是“拔毛癖”。据该科医生崔英介绍,所谓“拔毛癖”,也称作“拔毛发障碍”,属于心理强迫及相关障碍,能够理解为强迫症的一种表现。医生建议阿亮做“沙盘治疗”。经过4次治疗,阿亮有所好转。但因忙着准备中考,担心请假可能耽误学业,阿亮的治疗便中断了。
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好,但发展到今年中考前,阿亮又控制不住自己了。随学习的压力慢慢的变大,他拔头发越拔越起劲,头顶甚至会出现了硬币大小的“斑秃”。
“家长向来对孩子生理疾病比较紧张,对心理问题不够重视,加上很多人有病耻感,有了心理疾病易耽误诊断和治疗。”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周伯荣指出,发烧、肚子疼可能还会请假看病、休息,但若孩子睡不好、心情不好,有了“心病”,甚至已经有明显的焦虑、强迫性,有些家长却不够重视,未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及早治疗。另外,有些“心病”的表现症状并不典型。比如抑郁症不一定表现为情绪低落,有可能表现出容易疲劳、心慌、肚子疼,睡眠障碍(包括嗜睡和失眠)等异常。但当孩子出现上述这些跟情绪低落无关的异常时,家长往往只当作孩子是身体不适,由于父母读不懂,更容易忽视有几率存在的心理问题。像小庄的嗜睡,和阿亮的“拔毛癖”,其实是“心病”。
“拔毛发可能是一种潜意识的反抗。”崔英说,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些父母过于严苛,或是家庭不和谐,孩子感觉自己处在“高压状态”下,可出现非常明显的反抗情绪,例如与父母激烈争辩;但有些孩子反抗情绪不明显,转而出现比较隐蔽的反抗行为,比如拔毛、咬手指等。
在心理门诊,明确诊断出“心病”后,仍有不少家长和青少年不愿意吃药,只愿意接受心理治疗;也有的只愿意吃药,不愿接受心理治疗。“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周主任说,对青少年常见的抑郁、焦虑、强迫症等,系统化的治疗是“三管齐下”,首选是心理治疗,其次是规范化的药物医治,第三是经过检验、有效的物理治疗,三种治疗方法合理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在广医三院一间明亮的心理诊疗室里,靠墙立着两个木架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小模具,有人、动物、植物……靠窗两个盛满细沙的小箱子和一个接水的台子相映成趣。这样的场景让人很放松。中午12时,崔英刚送走一位前来接受治疗的孩子。治疗过程中,她让孩子从木架子上自由取用各种模具,按内心的想法摆在沙盘上。孩子完成心目中的作品后,她便让孩子讲讲自己的作品,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好像在跟孩子放松地做游戏,其实是给孩子一个展现内心想法、打开心结的途径。
她向记者展示一位学龄前的小女孩摆下的“沙盘作品”:沙箱的中央建立起一座城堡,城堡上压着海葵和绿宝石,城堡北方老虎与狮子在争斗撕咬,北极熊准备吃下海豹;城堡南方牛儿马儿在晒太阳,周围还有鲜艳的花朵,并摆放着兵器、飞机,南北的交界处则站着侦探……整个箱子犹如一个奇幻世界。小女孩说,北方的食肉性动物代表着自己,南方的食草性动物代表她的弟弟,而南北交界地方的侦探则象征着调停“战争”的父母。
崔英解读小女孩这幅“沙盘作品”,道出小女孩在现实中对弟弟有排斥心理,害怕他抢夺了父母对她的爱。觉察到这一点,崔英便顺势引导,告诉小女孩,父母对她的爱不会减少。经过几次沙盘治疗,小女孩跟弟弟的关系缓和了许多。
丰富业余爱好,适当多做些无氧运动,听听音乐;改善居室光线;每天笑口常开;学会幽默,经常和自己开玩笑,会发现了自己越来越放松,越来越自信。
适度的焦虑可使人鼓足力量去应对有几率发生的危机,但是过度的焦虑会成为精神负担,这时可以深呼吸,使自己身心尽量放松。有条件的能够尝试喊叫疗法,适当宣泄压抑的情绪。
充实自我,培养对生活的热情,多阅读有意思的书籍,拓宽视野的同时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增强信心,打破那种“因为我不行-所以我不去做-反正我不行”的消极思维方法,建立起“因为我不行-所以我要努力-最终我一定行”的积极思维方法。日常给自己多些积极的自我暗示,不断重复肯定的话:“我会慢慢的变好;我一定行。”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